濕疹是中醫的說法,西方醫學稱它為過敏性皮炎。由於先天性的皮膚結構問題,過敏性皮炎患者的皮膚表層細胞容易脫落,失去應有的天然保護功能,減低皮膚的抵抗力,容易受細菌感染;亦因患者皮膚表面的水份較易蒸發,一般而言,患有過敏性皮炎的皮膚會較為乾燥,甚至有龜裂的情況。因此,外界物質(如化學物質、致敏源)會滲入患者皮膚,長時間刺激皮膚的免疫細胞,形成皮膚過敏現象。
整體來說,過敏性皮炎患者同時患上鼻敏感、哮喘和食物敏感的機會率會較一般人高。
1. 異位性皮炎
2. 接觸性皮炎
從以上兩類皮炎的皮膚表面組織檢查來說,並無太大分別。
分別在於它們的誘發因素而最終導致皮膚出現過敏性發炎的反應。
過敏性皮炎類別 | 誘發因素 |
異位性皮炎 | 環境及食物的致敏源 |
接觸性皮炎 | 化學物質直接接觸皮膚 |
不少初生嬰兒臉上或手脚關節位會長出紅疹,甚至出水,家長即使帶子女到不同醫生求診,中西合璧,濕疹往往會在停藥後再次出現。看到子女幼嫩光滑的皮膚變得紅腫粗糙,家長難免感到痛心自責。朋友和長輩的質疑更會對新手媽媽構成無形壓力,容易鑽牛角尖將責任全數歸咎於自己。一衆父母無需過分自責,濕疹並非「無藥醫」。
臉部的局部皮膚過敏常見於二、三十歲的成人,處方類固醇。抗生素,接受冷凍治療,敏感仍然反反復復,而且原因不明 。近年,市面出現很多新品牌的化妝品、護膚品,行内競爭相當激烈,產品推陳出新、五花八門。爲了能在衆多品牌當中脫穎而出,各個品牌紛紛在產品中加入「獨特配方」,提升產品功效,吸引消費者的眼球。但是,這些「獨特配方」往往沒有經過敏測試或臨床測試,很可能會引起接觸性皮炎。。
過敏源頭因人而異,但普遍來說,食物,環境及接觸為三大致敏源頭。
有些患者在出現過敏反應後自行服藥,看到症狀減退便不予理會;或是服用中、西醫處方的藥物後敏感症狀得到紓緩,但停藥一段時間又再復發,病情反反復復。過敏帶來的後果不容小覷,進行過敏測試,找出並避開致敏原,控制過敏症狀,才是治本的方法。
接受過敏測試,為治療過敏踏出第一步。坊間的過敏測試中心五花八門,市民應選擇只提供免疫球蛋白E (IgE)過敏測試的中心,IgE測試是在香港醫學會和香港過敏協會指引下的血液測試,此外,市民應選擇提供專業講解報告服務的過敏測試中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