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疹和過敏之間有密切關係?!

說到「濕疹」,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,

致敏原是其中一個重要誘發病症的根源,皮膚因過敏原刺激產生過敏及發炎反應。食物及環境物質過敏是其中一個較常見的後天濕疹成因,不同年齡層亦會不同過敏原因,進行過敏測試可以盡早尋找相關的致敏原從而對症下藥,避免令濕疹由輕度加劇至中度,甚至嚴重程度。

根據全球18個國家或地區的研究數據,兒童濕疹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。0.5至5歲的年齡組中,濕疹盛行率為12.1%;6至11歲為13%;12至17歲達到14.8%。

而有研究指出,約有40至50%的三歲以下患有濕疹的小童有「食物過敏」的現象,故嬰兒至3歲兒童在進食不同類型食物時,家長都要格外留神。

然而食物過敏或會隨着年紀而改變,四、五歲開始會有好轉的情況,例如進食奶類、蛋類會在十歲前漸漸或不再過敏,進食海鮮類、堅果類後亦會在長大後減少出現過敏情況。

除了「食物過敏」外,3至6歲的小朋友亦要注意「吸入性環境致敏原」,包括塵蟎、貓狗毛髮皮屑、黴菌、花粉等,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會引發過敏反應,導致鼻敏感、眼敏感等。

至於「接觸性致敏原」同樣不容忽視,近年興起的感官遊戲(Messy Play),會讓嬰幼兒自由地觸摸色素、顏料、俗稱「鬼口水」的黏泥等,在揉捏這些化學物過程中或會不知不覺令皮膚過敏。

無論是「食物過敏」、「吸入性環境致敏原」及「接觸性致敏原」,都可用避免接觸的方式去減少過敏機會,然而盲目避開又是否好事?

正在發育的年輕人在青春期時應進食不同類型食物,攝取更多營養,若在未進行過敏測試前便自行戒除所有坊間所指的過敏食物,或會影響發育,甚至營養不足。

而成年人或以為已避免了很多致敏原,但其實每日接觸的物品同樣對皮膚有危機,用量不多亦足以誘發濕疹,包括護膚品、化妝品、防腐劑、金屬、甲醛、洗頭水、酒精搓手液等日常用品,故了解自身的致敏原,才是避免過敏的最佳方法。

要了解自身或子女的致敏原,除了要特別留意經常接觸到的物件及食物,更重要的是接受醫生的治療建議,通過過敏測試得知過敏原,從而減少過敏反應的風險,無需受到濕疹的困擾。